白熊(Vedett Extra White)产自督威酒厂,4.7%的酒精含量,入口口感醇美,格外新鲜,随之而来的是甜橙和柠檬的香味。淡淡的苦味和迷人的余味也使得啤酒口味更加完整均衡。 白熊啤酒采用纯天然原料,如小麦、大麦、啤酒花、 香菜和橙皮酿制,为了使原料的味道完全释放出来,啤酒在瓶内或桶中继续进行几周时间的二次发酵。这是督威酒厂闻名全球的独特工艺。 为了使沉淀在瓶底的酵母完全融合,在斟酒之前,需要摇动酒瓶以便沉淀的酵母很好溶解到酒内。纯天然的优质白熊啤酒能给每个人成为明星的机会。
我记得是15年夏末,附近的麦德龙有出售白熊的2+1小套装(2支酒+1个杯),一组不到50人民币。当时对杯子感兴趣就买了一组,回家就扔冰箱里了。说起来,头一次喝白熊,其实是粉象断篇儿那次(我的酒评可以连起来看😂)。不过,就连酒的名字也是事后被告知的,口感自然是啥也没记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觉得,啤酒只属于夏天,并且必须冰了喝。对白熊来说,其实这观念也算局部歪打正着吧。如今喝过不少口感各异,精彩纷呈的啤酒之后,转过头再尝一支白熊,淡爽之余,些许回味…… 温度:3℃左右吧,冰手的很。按酒标推荐的来,也挺难为我的,其实你要是受得了,不妨再低点儿。我是牙不行,再低Hold不住😂。 香气: 清淡的小麦香气融合类柑橘类水果皮膜部位的清香(气味清爽,和低温也有关)。 外观: 纯白色兑入极小比例的淡黄色后八成通透的麦秸色。略有混浊,未见悬浮物。丰富持久绵密的纯白色酒头,很细腻,略有残迹。 味道: 真非要把啤酒比拟为“液体面包”的话(不谈能量),以味觉为评判角度,我始终觉得较为亲和的小麦啤更为应景儿。无论是略显呆板的德系小麦啤或是如白熊和福佳白这种活泼多元的比利时小麦啤,共同的口感都会有爽口的麦香,类似于轻度烘烤的面包的烤麦清香味。白熊在此基础上,前段是偏淡的麦香和一种别致的果皮沁香味道混合的清爽的味觉感受。中段,随着酒液与口腔内环境的温度交互,显现出微苦和略微明显的酸。后段略有清甜但绝不腻口。全程无酒花儿鲜香味。味觉呈现整体趋于移步换景——无任何悠长或持久的味觉存留。酒精度4.7%,味觉层面毫无酒精味儿,收口干爽。(有说这酒有皂水的味道,我口感上没觉出,可能与日期、温度或个人口感及表达有关吧)。 口感: 偏薄的酒体,杀口感强烈,无涩口感,冰镇更加抵冲了本就不高的酒精度,无温口感。 综合:作为一款普遍适饮的走量的口粮酒,白熊做到了清、香、沁、爽。适宜饮酒的各性别、各年龄段均能轻松驾驭,和福佳白差不多的定位,口感整体比福佳白略Man一些,不失为休闲畅饮的淡爽之选。但重口味的老饕们,选择白熊时还是需斟酌,若是期待味觉盛宴,那还是算了。小提示:资料提及比利时白啤并不稳定,不宜陈放。PS:说到福佳白和白熊,自然想到比利时小麦啤酒这个除了美式淡拉格之外,国人接受度比较高的小清新的啤酒类型了。我始终在说比利时小麦啤的淡爽,但还是请区别于绝大部分国产美式淡拉格标榜的淡爽,如果寡淡可以作为中性词的话,我觉得后者应该算客观意义上的寡淡才对。另外,有人说,随着引进与推广,市场需求的增长,本地化的深入,意料之中的拉低了很多酒的品质。或许吧,毕竟,能以发展为名义,以标准为手段,以圈地为心思而大费周章的某群人,并不会真正在意以朴素的好喝为导向的原料、品控和品质……还是那句话,谨以一个卑微的饮者,恳请以正确的方式热爱,若不能,也请以专业的姿态对待——历史的轮子永远按照客观规律有条不紊的滚动向前,任何企图以凡体肉身改变轮迹的想法和做法,都无比可耻与可笑……
一款比利时风格的小清新精酿啤酒,来中国也好多年了,遍布大小超市,接触精酿大多是从德国小麦或比利时福佳白熊开始不归,期待的绿瓶并没有找到。打开瓶盖淡淡的香菜籽味道和柠檬味道随之而出,与杜威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恶魔的诱惑一个是天使的祝福。倒出后泡沫异常丰富细腻久久不散。清新的口感感觉就像在恋爱时期。
白熊啊~这支传说中,比利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白啤之一。 不得不提到第一次接触DUVEL,红色的酒標,逗留在口腔那种苦涩,以及翌日马上要面临的离别,给我心里刻下不悦的感觉。 那是2015年的夏天,我生日那天,第一次遇见正正的那天,小酌两杯之后我从位子趴在吧台,lin店长在柜台拿了两支杯子,分了一半递给我,要和我干杯。说是一支厲害酒,当时的我眉头一皱,闭眼将情绪也一同吞进肚子。那种微苦在口腔里荡气回肠,好像翌日我在离别的动车上无法叙述的难过。 只是记得它的酒瓶很特别,后来才知道那是郁金香的造型,有利于啤酒在酒瓶里二次发酵,还有这个古老的佛兰德语的DUVEL酒標在英文里还真是DEVIL,如果它是魔鬼,VEDETT一定是天使,同一家酒厂,味道却是天壤之别。 照例冰镇过后,斜斜的倒入杯子里,泡沫很丰富,满满当当的一杯,颜色不算透亮,反而有些混浊,闻起来就是淡淡的味道,尝一口没有味道,再尝一口,还是没有什么深刻的味道,说它清淡,甚至寡淡。 不是很好喝,也不难喝,就像夏天的某个午后,风扇还在转,是普通的一天,又是无法复刻的独一无二的一天。
陌生你好 2016-03-14 21:00
我记得是15年夏末,附近的麦德龙有出售白熊的2+1小套装(2支酒+1个杯),一组不到50人民币。当时对杯子感兴趣就买了一组,回家就扔冰箱里了。说起来,头一次喝白熊,其实是粉象断篇儿那次(我的酒评可以连起来看😂)。不过,就连酒的名字也是事后被告知的,口感自然是啥也没记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觉得,啤酒只属于夏天,并且必须冰了喝。对白熊来说,其实这观念也算局部歪打正着吧。如今喝过不少口感各异,精彩纷呈的啤酒之后,转过头再尝一支白熊,淡爽之余,些许回味……
温度:3℃左右吧,冰手的很。按酒标推荐的来,也挺难为我的,其实你要是受得了,不妨再低点儿。我是牙不行,再低Hold不住😂。
香气: 清淡的小麦香气融合类柑橘类水果皮膜部位的清香(气味清爽,和低温也有关)。
外观: 纯白色兑入极小比例的淡黄色后八成通透的麦秸色。略有混浊,未见悬浮物。丰富持久绵密的纯白色酒头,很细腻,略有残迹。
味道: 真非要把啤酒比拟为“液体面包”的话(不谈能量),以味觉为评判角度,我始终觉得较为亲和的小麦啤更为应景儿。无论是略显呆板的德系小麦啤或是如白熊和福佳白这种活泼多元的比利时小麦啤,共同的口感都会有爽口的麦香,类似于轻度烘烤的面包的烤麦清香味。白熊在此基础上,前段是偏淡的麦香和一种别致的果皮沁香味道混合的清爽的味觉感受。中段,随着酒液与口腔内环境的温度交互,显现出微苦和略微明显的酸。后段略有清甜但绝不腻口。全程无酒花儿鲜香味。味觉呈现整体趋于移步换景——无任何悠长或持久的味觉存留。酒精度4.7%,味觉层面毫无酒精味儿,收口干爽。(有说这酒有皂水的味道,我口感上没觉出,可能与日期、温度或个人口感及表达有关吧)。
口感: 偏薄的酒体,杀口感强烈,无涩口感,冰镇更加抵冲了本就不高的酒精度,无温口感。
综合:作为一款普遍适饮的走量的口粮酒,白熊做到了清、香、沁、爽。适宜饮酒的各性别、各年龄段均能轻松驾驭,和福佳白差不多的定位,口感整体比福佳白略Man一些,不失为休闲畅饮的淡爽之选。但重口味的老饕们,选择白熊时还是需斟酌,若是期待味觉盛宴,那还是算了。小提示:资料提及比利时白啤并不稳定,不宜陈放。PS:说到福佳白和白熊,自然想到比利时小麦啤酒这个除了美式淡拉格之外,国人接受度比较高的小清新的啤酒类型了。我始终在说比利时小麦啤的淡爽,但还是请区别于绝大部分国产美式淡拉格标榜的淡爽,如果寡淡可以作为中性词的话,我觉得后者应该算客观意义上的寡淡才对。另外,有人说,随着引进与推广,市场需求的增长,本地化的深入,意料之中的拉低了很多酒的品质。或许吧,毕竟,能以发展为名义,以标准为手段,以圈地为心思而大费周章的某群人,并不会真正在意以朴素的好喝为导向的原料、品控和品质……还是那句话,谨以一个卑微的饮者,恳请以正确的方式热爱,若不能,也请以专业的姿态对待——历史的轮子永远按照客观规律有条不紊的滚动向前,任何企图以凡体肉身改变轮迹的想法和做法,都无比可耻与可笑……
篱笆 2016-03-14 21:00
一款比利时风格的小清新精酿啤酒,来中国也好多年了,遍布大小超市,接触精酿大多是从德国小麦或比利时福佳白熊开始不归,期待的绿瓶并没有找到。打开瓶盖淡淡的香菜籽味道和柠檬味道随之而出,与杜威成了鲜明对比,一个是恶魔的诱惑一个是天使的祝福。倒出后泡沫异常丰富细腻久久不散。清新的口感感觉就像在恋爱时期。
a喵 2016-03-14 21:00
白熊啊~这支传说中,比利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白啤之一。
不得不提到第一次接触DUVEL,红色的酒標,逗留在口腔那种苦涩,以及翌日马上要面临的离别,给我心里刻下不悦的感觉。
那是2015年的夏天,我生日那天,第一次遇见正正的那天,小酌两杯之后我从位子趴在吧台,lin店长在柜台拿了两支杯子,分了一半递给我,要和我干杯。说是一支厲害酒,当时的我眉头一皱,闭眼将情绪也一同吞进肚子。那种微苦在口腔里荡气回肠,好像翌日我在离别的动车上无法叙述的难过。
只是记得它的酒瓶很特别,后来才知道那是郁金香的造型,有利于啤酒在酒瓶里二次发酵,还有这个古老的佛兰德语的DUVEL酒標在英文里还真是DEVIL,如果它是魔鬼,VEDETT一定是天使,同一家酒厂,味道却是天壤之别。
照例冰镇过后,斜斜的倒入杯子里,泡沫很丰富,满满当当的一杯,颜色不算透亮,反而有些混浊,闻起来就是淡淡的味道,尝一口没有味道,再尝一口,还是没有什么深刻的味道,说它清淡,甚至寡淡。
不是很好喝,也不难喝,就像夏天的某个午后,风扇还在转,是普通的一天,又是无法复刻的独一无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