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讲述1988年,关于精酿啤酒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
三十年前,加里.菲什(Gary Fish)为了梦想走进了一家银行。他告诉银行家,他计划在俄勒冈州风景如画的山区小城 - 本德建一家啤酒酿造厂。
银行家对“啤酒厂”这个概念感到困惑,因此将加里拒之门外:“我们不向餐馆贷款。”
加里试图解释啤酒厂的含义,但在“We don't know beer”面前变成徒劳。
加里回忆起当年,称:“银行并不想理我。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和行业看好我们酿造啤酒——真的寸步难行。”
然而,现在来看这件事是不是有些难以置信?如今的精酿啤酒饱受资本青睐——圣地亚哥的岬角啤酒(Ballast Point)以10亿美元的价格被财富500强企业星座集团(Constellation Brand)收购。但是30年前,所谓了解啤酒的那一小撮人也只是知道淡色拉格而已,更不会有人会为制造“奇怪啤酒”的暴发户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
加里最终凑足了钱来建立他的小啤酒厂,于是在1988年,德舒特啤酒厂(Deschutes)成立。几十年间,德舒特锐意进取,酿制出一批批创新的啤酒产品,不仅深渊(The abyss)在全球知名;它还凭借业内极受欢迎和推崇的啤酒——布莱克峰波特(Black Butte Porter)和镜池淡色艾尔(Mirror Pond Pale Ale)等精品,逐渐成为美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啤酒厂之一。
星火燎原
德舒特在一个狭小而停滞的啤酒时代里点燃了自己的火光。这个不属于精酿的时代中出现了真正的精酿啤酒。
而在这之前,斯坦福高材生弗里茨.梅塔格(Fritz Maytag)于1965年出钱拯救了濒临倒闭的铁锚酒厂(Anchor Brewing),才算现代精酿时代的起点。
1965年至1987年间,只有不到90家啤酒厂开门营业;但是如密歇根州的贝尔啤酒厂,加利福尼亚州的内华达山脉,波士顿啤酒公司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并开始让人们重新认识啤酒的价值。
尽管微弱,但它们在贫瘠之土上绽放出明亮的花火。
所以,才有1988年,才有后来的星火燎原之势。
在山区小镇酿酒的加里,和在那一年期间将开放的近60个其他独立啤酒厂,都还不知道自己是这场革命的重要一环,他们的心血和勇敢为这个行业如今的繁荣打下了基石。
“1988届”啤酒厂名单中其实还包含了许多熟悉的名字。克利夫兰的五大湖酿造(Great Lakes Brewing)正在重塑“生锈带”的酿造历史;纽约的布鲁克林啤酒厂开始酿造焦糖色的拉格;在俄勒冈州,几位耐克公司的高管们在Rogue Ales&Spirits开始酿造实验型啤酒;在芝加哥,鹅岛(Goose Island Beer Co.)开始了其“迁徙周”的传统;加利福尼亚州的北岸酿酒厂(North Coast Brewing)获得了立足点;丹佛的Wynkoop Brewing帮助奠定了酒头接管活动的雏形。
“北极星的诞生”
1988年无疑是美国精酿啤酒最重要的一年。如果没有上述这些啤酒厂的出现,这个行业如今的繁荣可能会要推迟好几年才会出现。德舒特酒厂帮助将本德小镇变成了一个“目的地旅游型”的新兴城市;大湖区酒厂改变了陷入困境的“生锈带”; Wynkoop的创始人之一John Hickenlooper成为科罗拉多州州长......无关大小,这些啤酒厂都对当地经济、文化乃至于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Josh Noel还发表了一本关于鹅岛的文章,他说,“1988年创立的啤酒厂对精酿啤酒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们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了精酿啤酒行业的北极星——指引着精酿从业者和酒客们方向。它们的产业覆盖了全国各地,各自在不同方面表现出色,并都具有鲜明特色。”
30年过去,大部分1988级啤酒厂现已成为全美最大的啤酒厂前五十之一:德舒特啤酒厂(第20名),布鲁克林啤酒厂(第21名),大湖区啤酒厂(第30名)和罗格啤酒厂(第32名)。鹅岛被收购前也在其列。
今天,每个酿酒厂都走上了自己独特的道路,罗格啤酒厂的高管Brett Joyce说,“1988届的啤酒厂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原因下,成为精酿行业重要的参与者。不仅如此,这些都成长为世界级的啤酒厂,在分销模式,公益性和产品风格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建树。”
1988的故事,其实还没结束。星火燎原的契机或许是偶然的,但不同酿酒厂之间的共同点是鲜明的——除了这些北极星引导着精酿社群的发展之路外,与精酿啤酒相邻的行业先驱也影响了他们;酿酒师们在旅途中天马行空的创意更是给整个社群带来新血......剩下的故事,敬请关注下期推文!
后续故事,敬请期待
用户点评 共 2 条评论
每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是坎坷的~
“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 1988